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立足数字化时代需求,紧密对接网络安全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了以网络安全运维和安全攻防技术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构建了涵盖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渗透测试、数据容灾等领域的课程体系,并与深信服科技等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认证通道。其毕业生可从事安全运维工程师、Web安全工程师等岗位,覆盖政府、金融、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管理、安全策略部署等核心能力。例如,学生需具备安全网络规划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部署等任务;同时需掌握数据加密与容灾恢复技术,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课程设置上,Linux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贯穿教学全程,并引入网络安全运营平台管理等企业认证内容,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技能培养方面,专业注重分层递进的能力塑造:
- 基础层: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和服务器部署实训,掌握系统环境搭建;
- 应用层:开展安全攻防演练和渗透测试实践,提升漏洞发现与修复能力;
- 综合层:依托SDN实验室和网络攻防实训室,模拟真实网络攻击场景,训练应急响应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可考取红帽子Linux工程师认证、思科/HCIA认证等权威证书,这些资质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
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合作企业包括奇安信科技、绿盟科技等头部安全厂商。合作模式涵盖:
- 技术资源导入:企业将最新网络安全技术融入教学案例
- 实训平台共建: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践基地
- 就业通道衔接:定向输送至安全服务工程师、售前技术支持等岗位。数据显示,毕业生可在军队、政府单位从事网络保密检查,或在金融领域负责支付系统安全维护,就业场景多元且专业对口率高。
专业建设上,学院将其纳入江西省“双高”专业群,并配置了博士领衔的师资团队,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超50%。近年来,学生在省级网络安全竞赛中屡获佳绩,教师团队更斩获微课教学比赛省级二等奖,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实力。这种“课赛融通”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电子数据取证等前沿技术的同时,同步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