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和辽宁省兴辽卓越项目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依托70余年办学积淀,形成了覆盖"生产-销售-服务"产业链的完整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9年正式招生以来,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建设实训基地,拥有比亚迪、北汽、吉利等多品牌新能源实训车辆,并构建了"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下文将从培养体系、课程特色、实践资源等多维度解析其核心竞争力。
专业培养目标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以"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为核心能力要求,培养具备高压安全操作、整车故障诊断等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核心-综合"的三级递进架构,基础阶段设置汽车机械基础与电工电子技术,核心课程涵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驱动电机控制技术,最终通过整车控制技术与综合故障诊断实现能力整合。这种"理论+实践+创新"的课程结构,有效支撑了学生从部件检修到整车维护的能力跃迁。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亮点:
- 层级递进的实训模块:初级技能实训夯实基础操作,中级阶段强化系统检修,高级阶段实现整车综合检测
- 虚实结合的实训平台:6个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与实体拆装工位形成互补,可容纳200人同步开展虚拟仿真训练
- 企业真实项目导入:引入上汽大众SCEP项目等校企合作课程,将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教学过程
在师资配置方面,专业组建了包含上汽大众认证培训师和智能网联汽车考评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5人、行业兼职专家10余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已建成智能新能源汽车虚拟现实协同实训中心,通过AR/VR技术模拟高压系统故障场景,使学生在零风险环境下掌握电气安全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这种"虚实结合、岗课融通"的教学模式,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助力学生斩获新能源汽车检修赛项金奖。
校企合作网络覆盖全产业链,与特斯拉超级工厂、比亚迪制造基地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校内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的双元培养机制。学生大三学年可进入合作企业参与动力电池pack组装、电控系统标定等真实生产项目,这种"做中学"的培养方式使毕业生入职后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在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充电桩运维等新兴领域的就业比例提升至62%,反映出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