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代码:670308)自2003年设立以来,形成了独特的"体育+传媒"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学院在体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全媒体新闻编辑、纪录片创作等核心课程,培养兼具新闻传播理论与体育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有273名在校生,配备22名专任教师团队(副高职称占比18.2%)及6家校外媒体实训基地,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方向+实践"三级架构:
- 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伦理与法规、视听语言奠定理论根基
- 核心技能课:新闻采访与写作、全媒体编辑、体育新闻摄像形成"采编拍剪"全流程能力
- 特色拓展课:运动竞赛学、体育公共关系学强化体育行业认知特别设置"定期+不定期"双轨实训机制,学生可参与内蒙古电视台的赛事直播、体育专题片制作等实战项目。校内的摄影棚、报纸编辑室与暗房等设施,支持完成从选题策划到成片输出的完整生产链。
实践教学突出三个融合维度:
- 跨平台融合:对接报社、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公司等多元场景
- 跨领域融合:体育赛事报道需掌握运动项目规则与传播规律
- 技术融合:短视频制作需同步运用4K摄像机与移动端剪辑软件2025年培养方案新增纪录片创作课程,强化赛事纪录片、运动员人物专访等专项训练,毕业生在巴黎奥运会等国际赛事报道中展现专业能力。
就业呈现"双通道"特征:
- 传统媒体通道:27.2%毕业生进入内蒙古电视台、晨报等机构
- 新兴业态通道:43.6%选择体育MCN机构、赛事运营公司的内容生产岗职业发展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上的从业者中,15%转型为体育品牌传播总监,8%创立体育短视频工作室。这得益于专业设置的体育传播学、广告学等课程形成的跨界知识结构。
该专业通过"校媒协同"的双导师制,邀请媒体资深记者参与案例教学,同时实施"1+X"证书制度,将全媒体运营师、网络视听主播等职业认证融入课程考核。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就业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2.7%,成为内蒙古地区体育传媒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