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学院重点建设的文体旅游专业群核心专业,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对接文旅融合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该专业通过“三结合”培养模式(专业与行业结合、课程与应用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构建了覆盖旅游全产业链的课程体系,并依托校企合作订单班与三级大师工作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路径。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设计、实践平台及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中心、研学机构及旅游电商企业,覆盖景区接待、导游服务、旅游策划、新媒体运营等12类岗位群。学生需掌握旅游项目策划、大数据分析、智慧景区管理等核心技能,并通过国家导游资格证、营销师、公关师等行业认证,实现“毕业即上岗”的职业教育闭环。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理论+实践+创新”三重维度:
- 基础模块:涵盖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管理学基础等,夯实行业认知与职业素养;
- 核心技能模块:包括导游实务、旅游英语、领队实务等实操课程,强化服务流程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 数字化转型模块:引入旅游大数据分析、融媒体运营、电子商务等课程,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趋势。
此外,岗位实践训练贯穿全学程,如模拟导游讲解、室内高尔夫实训等,确保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依托“省-市-院”三级大师工作室(如范忠西式面点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了含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双师型教师28人的团队,其中高级导游、注册烹饪大师、青羊工匠等行业专家占比达35%。教学团队主持省级教研项目,开发教育部规划教材,并引入洲际饭店集团、爱达乐菁英班等校企合作项目,实现“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
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该专业应届就业率95%以上,专升本率26%,毕业生可进入两类发展通道:一是传统文旅领域,如景区管理、旅行社计调;二是新兴业态,包括旅游直播、研学旅行导师、数字营销策划等岗位。合作企业涵盖高星级酒店、知名文旅集团及地方政府部门,形成稳定的人才输送网络。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大创新点:其一,构建文体旅游专业群,与酒店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协同发展;其二,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其三,强化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教育,开设国学、川菜创新等特色课程,培育文化传承与商业运营双重素养。这些优势使其在四川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