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作为安徽省首个开设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专业的高校,自2015年创办以来,始终聚焦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需求。该专业以工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依托自动化类学科体系,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过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的系统训练,结合MATLAB、Proteus等仿真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学生构建了覆盖轨道交通全链条的知识框架。
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该专业以培养一线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定位,强调学生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设计、运维与开发能力。毕业生可在国有铁路局、地铁公司、设计院等机构从事技术开发、设备维护及工程管理,就业领域覆盖列车运行控制、车站信号自动化、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等关键环节。根据校友会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满意度达5分,远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工程实践导向,形成三大能力培养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信号与系统及MATLAB仿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夯实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基础
- 专业核心模块:聚焦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联锁系统等轨道交通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等国家级赛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与实验平台
学校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建设轨道交通信号虚拟仿真实验室、微机联锁实验室等6大专业平台,实验面积达640平方米。重点实验室配置了与地铁运营同步的CBTC列车控制系统仿真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工程等前沿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近三年,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项,印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效性。
专业竞争力与行业认可
在2024年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该专业位列安徽省第1名、全国应用型专业B+等级(3★),与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共同构成学校的优势学科群。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对口专业,其培养方案深度融入智慧轨道交通发展需求,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企业的入职率连续三年超过92%。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