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培养适应0-3岁婴幼儿成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岗位引导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注重婴幼儿保育、教育技能、管理能力的协同发展,通过校企合作、高水平实训基地及多元课程设计,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托育服务人才。以下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专业紧密对接托育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成都克莱贝尔托育、天府新区蓉宝宝托育中心等1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可在真实场景中完成婴幼儿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看护等任务。例如,学生在托育机构实习期间需完成120小时以上的岗位实践,学习处理突发伤害、疾病预防等实际技能,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框架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专业基础模块:涵盖婴幼儿生理基础、心理发展、营养与喂养等理论课程,奠定科学照护的知识基础;
- 核心技能模块:聚焦回应性照料、游戏活动实施、行为观察与记录等实操能力,通过蒙台梭利实训室、婴幼儿急救实训室等设施强化技能训练;
- 拓展提升模块:包括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奥尔夫音乐启蒙、特殊儿童照护等课程,培养复合型能力。
此外,专业引入“智慧托育”概念,在实训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例如使用智能监测设备分析婴幼儿行为数据,提升学生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高水平师资团队与教学资源支撑
专业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1.43%,其中包括省级婴幼儿照护专家库成员、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等行业领军人才。例如,教育学院院长助理万梦君教授主持多项省级课题,并参与制定四川省0-3岁托育标准化建设方案;付雨博士将临床护理经验融入教学,开发了妇产科护理学等跨界课程。校内还建有西南地区领先的感觉统合实训室、模拟托育园等12类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千万元,覆盖从日常照护到机构运营的全流程训练需求。
四、多元化职业路径与持续发展通道
毕业生可从事托育教师、早教指导师、机构运营管理等岗位,就业范围覆盖托育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及家庭教育指导公司。专业与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本科院校建立专升本合作,升学率逐年提升。同时,学生可考取幼儿照护、母婴护理等职业技能证书,参与省级婴幼儿照护技能大赛,进一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