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的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依托1600余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以及81.1%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团队,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作为湖北省同类专业排名第三的学科,它不仅承载着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使命,更融合了数字化技术革新,为古建行业输送兼具传统功底与现代技能的专业人才。
在专业实力方面,学院拥有23613平方米教学实训大楼和国家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配备古建大师工作室、BIM中心等专项实训场所。师资队伍中既有湖北省非遗传承人,也有参与过黄石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的专家,75.7%的双师型教师将企业实战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可通过三维扫描、建筑建模等实践课程,掌握古建筑修缮全流程技术,近年更在省建筑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中多次斩获二等奖以上奖项。
课程体系围绕修缮设计与施工管理两大核心能力构建:
- 专业基础课:涵盖建筑构造识图、古建筑材料与构造,夯实传统技艺理论基础;
- 核心技能课:聚焦古建筑木作体系、瓦石工程、油漆彩画三大传统工艺模块,同步开设数字化修缮方案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课程;
- 实践拓展课:通过建筑彩绘实训、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环节,强化现场施工组织与预算编制能力。
培养方向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突出“技艺双修”特色。学生在掌握古建筑测绘、彩画绘制等传统技法基础上,还需具备三维数据扫描、智能建造等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学院与殷祖古建园林公司共建的鄂东南保护性建筑数据中心,为学生提供参与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实践平台,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产教融合机制成为该专业突出优势,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覆盖人才培养全周期。学院与中建七局、扬子建安等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在古建筑三维扫描项目中,学生可直接参与数据采集、模型重建等生产环节,这种“真题真做”模式使毕业生在古建筑修缮设计、工程预算等岗位具备显著竞争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修缮保护类:从事古建筑修缮设计、施工监理及彩画修复,服务于文物保护单位;
- 现代建造类:在智能家居、园林景观领域运用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 工程管理类:担任古建项目预算员、施工管理员,对接城市更新项目需求。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黄石建筑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