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自1958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开发,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作为西南地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科研基地,该所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博士点与硕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构建了覆盖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其研究生教育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支撑,依托自动推理与定理机器证明等国际领先技术方向,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布局与研究方向
研究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布局学科体系,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高速机器视觉、大数据技术、智能医疗等前沿领域。在自动推理实验室,团队在几何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大奖项。工业大数据课题组聚焦智能制造,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核心算法的工业检测系统,多项成果应用于烟草、能源行业。智慧医疗课题组通过医学影像处理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与华西医院等机构合作研发智能麻醉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科研平台与师资力量
研究所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5个野外科学观测台站,配备500余台套先进仪器设备。科研团队包含中科院院士1人、正副高级研究员50余人,形成以张景中院士领衔的自动推理团队、钟勇主导的工业智能团队为代表的多支高水平导师队伍。实验室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自动推理和可信计算联合实验室,同时与美国维奇塔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建立国际合作网络,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国际前沿项目的机会。
培养模式与资源支撑
培养体系强调“技术方法与人文精神统一”,实施以下特色机制:
- 阶梯式科研训练:硕士生从基础理论课程过渡到课题组实战,博士阶段主导国家级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
- 多维资源保障:
- 文献资源:直连西南地区最大的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生活保障:提供设施齐全的博士/硕士公寓,每月发放生活津贴
- 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学金覆盖30%以上优秀学生
- 产学研协同:与中钞科信、云从科技等企业共建实验室,80%以上学位论文源自实际工程课题
就业竞争力与社会影响
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主要流向包括:
- 科研机构:中科院体系研究所、高校重点实验室
- 头部企业:华为、腾讯、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研发部门
- 专项领域: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智能检测系统开发在学术贡献方面,研究所累计取得10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列入国家级新产品推广计划。其研发的数字会议系统、印钞检测技术等成果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相关技术标准被纳入国家烟草、金融行业规范。
通过“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模式,该所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输送了大批掌握核心算法开发与系统工程能力的高端人才。其将学科前沿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的教育理念,值得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子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