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表演专业作为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体系。该专业设有儿童舞蹈表演与编导、舞蹈教育两个方向,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民族艺术与现代教育理念,并与区域文化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艺术实践等多元路径,构建起“德艺双修 演学融通”的教学模式,为广西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基础+特色”的双轨架构。核心课程包括:
-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夯实技术基础
-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与儿童舞蹈创编技法凸显地域特色
- 舞蹈解剖学与艺术实践课程强化职业素养这种课程结构既传承了民族舞蹈文化,又融入现代舞蹈教育理念。例如广西少数民族儿童舞蹈课程,通过挖掘本土艺术资源,形成差异化教学优势。
教学模式:实践导向的创新能力培养
专业实施“演展促学”育人机制,构建三级实践体系:
- 校内实训:依托专业舞蹈室和音乐教室,完成基本功训练
- 校企合作:与广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单位共建实习基地
- 艺术展演: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这种模式使学生在红铜鼓艺术教育展演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一等奖15项。
教学资源:多维支撑体系
专业拥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0人的师资团队,配备东盟校区、青秀校区、平果校区三大实训基地。教学特色体现在:
- 民族艺术研究:开发壮族、瑶族等民族舞蹈教材
- 跨学科融合:开设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等拓展课程
- 数字化教学:运用灯光设计、音乐剪辑等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这些资源支撑起广西职业教育表演艺术专业群发展与研究基地的建设。
就业前景:多元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面向:
- 基础教育领域:幼儿园、小学舞蹈教师
- 文化艺术产业:艺术团体演员、文化馆站辅导员
- 职业培训领域: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导师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就业率保持95%以上,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基层文艺骨干,印证了其“服务区域文化发展”的办学定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