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绘画专业作为该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文学学士学位培养体系,以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创作探索意识为核心,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专业依托国画、油画、雕塑三大方向,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师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高水平展览,展现了专业教学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与方向深化课程两大模块:
- 基础阶段:以素描、色彩、艺用解剖、透视学为核心,辅以中外美术史论、书法、摄影等理论课程,构建学生多元审美认知;
- 专业深化阶段:大二起提供国画、油画、壁画等方向选修,其中国画方向涵盖写意花鸟、线描人物,油画方向包括人体写生、主题创作,壁画方向引入沥粉贴金、镶嵌工艺等传统技法。课程设计注重技法锤炼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如民间美术课程融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教师团队兼具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双重优势。例如:
- 魏亮教授作为安徽省漆画艺委会委员,其油画作品《岁月回响》入选长三角绘画联展;
- 庞宗超副教授指导学生作品连续入选中国大学生粉画作品展,其水彩画《功勋》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教学设施方面,拥有顶光画室18间、数字艺术实验室及晋陕沿黄民间手工艺展览馆,配备3000张西方经典油画电子图库和50余件高仿名作,形成“传统技艺+数字资源”的双轨教学支撑。
实践创新与社会服务
专业实施“以赛促教”策略,通过三大路径提升实践能力:
- 竞赛孵化:组织学生参与全国职工书画展、全国美展等赛事,近三年累计入选国家级展览作品12件;
- 地域文化研究:围绕晋陕沿黄文化带开展壁画、剪纸等主题创作,建立王计汝大师剪纸工作室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 社会项目介入:师生团队承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乡村振兴壁画工程,如程瑞副教授的《毕业生》系列作品将现实主义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入选安徽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项目。
人才培养成效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2%以上,主要流向文化艺术机构、中小学美育岗位、艺术出版领域。人才培养的复合型特质体现在:
- 技能多元性:通过陶艺实验室、环境艺术实验室等跨专业实践平台,拓展雕塑、设计等关联技能;
- 学术衔接性:2022年起依托艺术硕士授权点,构建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强化创作研究能力;
- 地域适应性:聚焦安徽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近年为皖北地区文旅项目输送大量壁画修复、文创设计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