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自1978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凭借深厚的办学积淀和持续的改革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作为陕西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该专业不仅拥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更通过整合1+X证书制度与临床实践资源,构建起"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培养体系,在母婴健康领域树立了标杆地位。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模块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覆盖正常/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健康评估等医学基础学科,而专业核心课程则聚焦助产学、妇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临床技能培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获批的智能母婴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基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产程监护、新生儿复苏等复杂场景,使理论教学与临床操作实现无缝衔接。这种"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高风险操作演练难题。
专业特色突出表现为复合型能力培养。学生不仅掌握平产接生、产后护理等传统助产技能,还通过融入1+X幼儿照护、母婴护理、产后恢复等职业技能标准,拓展出婴幼儿早教指导、孕产妇营养咨询等新兴能力。这种能力延伸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二甲以上医院产房岗位,也可在月子会所、早教机构等大健康产业领域发展。数据显示,学生护士资格证过关率超90%,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三甲医院产科骨干。
就业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医疗机构外,专业与陕西国金康养集团等企业建立合作,开发出产后康复指导师、婴幼儿照护师等新兴职业方向。在2023年首届婴幼儿照护大赛中,该专业师生斩获多项奖项,印证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就业单位涵盖交大一附院等40余家医疗机构,同时向健康管理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延伸,形成"医养结合"的就业生态圈。
教学团队建设凸显"双师型"特色,聘请三甲医院产科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实施"院校双导师制"培养。校内建有模拟产房、新生儿护理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场所,配备智能分娩模拟人等先进设备。通过"认识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三阶段实践体系,学生在大二阶段即可进入合作医院参与产房轮转,这种"早临床、多临床"的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岗位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