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该校首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9年入选自治区级建设点、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核心目标,形成了“扎根百色、强化实践、突出师范”的鲜明特色。该专业通过四年八学期的持续实践训练、学科竞赛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融入地方精神的德育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的骨干教师。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基础理论+教育技能+实践创新”的三维架构。主干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学科基础课,同步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其独创的“四年八学期”实践体系贯穿培养全程,通过微格教学训练、高中教育实习、师范技能竞赛等环节,将课堂教学与真实教育场景深度结合。例如,学生在智慧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参与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实践形式,有效提升了职业胜任力。
该专业的学科竞争力体现在两大维度:一方面,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平台优势,构建了以数学建模、市场调查分析为核心的竞赛支撑体系,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93项;另一方面,通过“百色精神”的价值引领,将红色文化融入师德培育,形成“德育优先、扎根基层”的人才特质。数据显示,超70%毕业生选择在广西基础教育领域就业,成为地方中学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从培养模式创新来看,专业实施“双课堂联动机制”。第一课堂侧重理论传授,采用案例教学法重构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核心课程;第二课堂则通过校企合作建立12个实践基地,开展教育研习、班级管理模拟等实战训练。这种“理论-实践-反思”的闭环培养,使学生在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获奖率达85%以上。特别设置的“学科教学案例分析”模块,要求学生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诊断改进,切实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在升学与就业路径上,专业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除基础教育领域就业主渠道外,约20%毕业生考入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部分学生通过“数学+金融”复合培养转向数据分析、精算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期设有金融数学方向,但当前培养方案更聚焦师范属性,通过增设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等特色课程,强化教师专业化培养。这种战略调整使专业在2024年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获评A级。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该专业正探索“智能+”教学改革。在保留传统板书训练的基础上,引入几何画板、MATLAB仿真等数字化工具,建设虚拟教研室开展混合式教学。同时,通过分析基础教育大数据,动态调整课程模块占比,使教育技术类课程占比从15%提升至25%。这种与时俱进的培养模式,使其毕业生在近年全区教师招聘考试中通过率稳定在92%以上,彰显出强劲的专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