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的建设工程管理(建筑智能方向)专业紧密围绕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BIM技术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融合建筑工程技术与智能建造技术,培养具备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加速,毕业生可在设计、施工、咨询等领域从事BIM建模、工程信息管理等岗位,就业前景覆盖智能建造全产业链,起薪达6000-8000元。
一、“虚实结合”的专业培养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形成“三层对接”模式:
- 课程体系与岗位标准对接:围绕施工员、智能建造施工员等岗位需求,开设《BIM建模技术》《机电安装BIM应用》等核心课程;
- 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引入装配式施工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前沿领域,将BIM漫游与碰撞检测等实践模块融入教学;
- 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贯通: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BIM二级技能证书、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毕业即持证”。
二、“人机协同”的实践教学场景
专业配备智能建造实训中心与BIM技术实验室,形成三大能力训练模块:
- 数字化建模能力:通过Revit、广联达等软件完成建筑全生命周期模型构建;
- 智能化施工管理:在虚拟工地中模拟工程质量检测、施工方案优化等场景;
- 跨平台协作能力:依托校企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参与真实项目中的BIM协同设计。实训设备总值超千万,与湖南愿景建筑科技等企业联合开发智能测量、施工组织模拟等12个实训项目。
三、“双师引领”的师资团队建设
核心教学团队由具备985/211高校硕士学历的工程师构成:
- 张正(中南大学硕士):主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指导学生获全国行业赛三等奖;
- 杜思洁(BIM高级建模师):开发《建筑CAD》虚拟仿真课程,带领团队斩获湖南省技能竞赛二等奖;
- 刘清清(湘潭大学硕士):创新《BIM可视化设计》教学法,实现课程与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衔接。教师团队双师型比例超90%,年均承接横向课题3项,形成“教学-科研-产业”闭环。
四、“岗课赛证”融合的成长路径
学生发展通道包含四个维度:
- 职业认证:在校考取BIM建模员等5类证书,对接中建五局等企业用人标准;
- 技能竞赛:通过楚怡杯装配式建筑赛项等省级赛事锤炼实操能力;
- 学历提升:专业专升本录取率居全校前列,优秀生可获免试推荐资格;
- 创新创业:依托木艺实训室、材料构造展示区孵化创业项目,往届生创办BIM技术服务公司3家。
五、“多元激励”的学生发展生态
专业实施“三维一体”管理制度:
- 需求响应机制:建立学生职业规划档案,按智能施工、BIM咨询等方向定制培养方案;
- 竞赛奖励体系: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技能竞赛获奖者,最高额度达万元;
- 企业导师制度:聘请20余位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提供工程模型数据维护等岗位的顶岗实习机会。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95%,60%入职中建、湖南建工等龙头企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