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立足传统人文教育,融合现代师范培养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育人导向,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和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正高职称教师4人、副高职称教师7人,并聘请特级教师、中学名师担任兼职导师,形成双专业负责人制的创新培养架构。
一、“2+2”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2+2”人才培养模式:
- 前两年聚焦基础能力培养:
- 通识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学科核心课程
- 师范基础:设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夯实教学理论基础
- 技能训练:通过书法、口语表达等模块强化教学基本功
- 后两年强化实践衔接:
- 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中学名师,形成师徒式指导
- 模块化课程:根据职业方向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班主任工作实务等实践类课程
- 校地合作:在衢州市实验学校等基地开展教育实习,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二、地方文化赋能师范气质培养
专业将衢州南孔文化深度融入课程体系:
- 文化浸润:开设《南孔文化研究》等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孔氏南宗家庙文化讲解实践
- 气质塑造:通过经典诵读、传统礼仪研习等活动培育儒雅教师风范
- 科研转化:教师团队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三、多维协同育人体系保障培养质量
- 师资协同:
- 组建由高校教授、特级教师、教研员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
- 中学名师直接承担《语文教学设计》等课程教学,占比实践类课程40%
- 资源协同:
- 建有省级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配备微格教室、智慧教学实验室
- 与地方教育局共建语文教育创新工作站,开发校本教材
- 竞赛驱动:
- 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师范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超95%。
四、就业前景与升学通道多元发展
- 职业路径:
- 中小学语文教师(占比毕业生65%)
- 教育培训机构课程研发、机关单位文秘宣传
- 公务员考试中属“汉语言与文秘类”热门专业
- 升学优势:
- 可报考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等方向硕士研究生
- 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35%,多人进入985/211高校
- 典型案例:
- 校友陆智强现任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教科室主任
- 程凯任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德育处副主任。
该专业通过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轮驱动,构建了从理论积淀到实战演练的完整培养链。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成果和93.69%的就业落实率(2024届数据),充分彰显了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