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的浪潮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凭借其深厚的办学底蕴和产教融合特色,成为广西装备制造类高职教育中的亮眼存在。作为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和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该专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技能培养体系,为区域汽车产业输送了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以“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为核心,课程体系紧密对接汽车制造产业链需求。通过汽车制造工艺、汽车三维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核心课程,学生系统掌握从零部件设计到整车装配的全流程技术。特别在实践环节,校内建有2000平方米实训基地,配备800万元设备,可完成汽车拆装调试、电控系统诊断等16项专项实训,实践课时占比超50%。校外更与比亚迪、上汽大通等17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场景与生产现场的无缝衔接。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
- 技术能力进阶路径:从基础的汽车装调工(中级)到高阶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构建了“基础技能-专项能力-创新应用”三级能力框架
- 岗位适配多元化:毕业生可胜任汽车试验员、质量检验师等6类岗位,初始岗位平均薪资达6000元,5年经验者可达8300元
- 技术迭代响应机制:每年更新30%课程内容,新增汽车大数据分析、智能驾驶系统测试等模块,保持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
校企合作呈现“四共”特色模式:共建天工订单班,共研生产工艺,共享实训资源,共评人才质量。例如与东风柳汽联合开发的试验试制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密封测试等18项企业技术攻关。这种深度合作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8%以上,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单位的核心技术岗位占比达43%。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体现在:
- 教学团队: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省级技术能手7人,团队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9项省级荣誉
- 证书体系:建成1+X证书示范考点,可考取低压电工证等5类职业资格证书,证书获取率92%
- 竞赛成绩:近三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省级技术创新奖12项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该专业正着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培养模块,新增车载传感器标定、自动驾驶系统测试等实训项目。通过与小鹏汽车共建的智能网联实训室,学生可操作毫米波雷达调试平台等先进设备,掌握前沿技术应用能力。这种前瞻性布局使毕业生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维护等新兴领域展现独特竞争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