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核心,依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优质资源,构建了以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该专业面向能源电力行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与项目化教学,培养能在电气设备运维、供配电技术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以下将从培养体系、实践路径、就业前景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解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设计以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为主线,设置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形成“基础+应用”的模块化知识结构。特别强调电力设备运维和智能电网技术的融合教学,通过电子线路CAD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对电力行业前沿技术的掌握。课程体系中重复出现的电力系统分析与电机与拖动两门课程,体现了专业对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动力控制技术的深度聚焦。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双轨并行”模式:
- 校内实训依托价值10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包括电子工艺实训室、PCB设计室等,开展电路设计、设备调试等技能训练;
- 校企协同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粤嵌科技等20余家知名企业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学院推行双证制教育,学生可考取电工证、自动化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200余项奖项,30余人考入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覆盖能源电力全产业链,毕业生可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开发等工作,主要流向电网企业、发电厂及电力装备制造单位。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部分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录用率超30%。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可从初级技工晋升为电气工程师,或通过新能源发电技术等延伸课程转向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学院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8%,拥有鸿蒙软件开发实验室等5000平方米实训空间,采用PBL(问题导向学习)和OBE(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值得关注的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单位,其电气工程学科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这为专科生提供了接触科研项目、参与技术创新的平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