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专科院校中,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以独特定位脱颖而出。作为2025年全省唯一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其培养体系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构建了"课程设计+实践实训+职业认证"的立体化育人模式。专业立足"旅游+教育"交叉领域,面向课程设计师、研学导师、基地运营官等新兴岗位,通过三年学制培养具备复合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人才。
专业定位聚焦三大核心领域:一是研学产品开发,涵盖课程设计与活动策划能力;二是服务管理,强化安全应急与团队协作技能;三是数字化运营,培养新媒体营销与智慧管理能力。这种定位既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又响应了研学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5%的行业趋势。专业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引导,通过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模块,使学生掌握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形成"双基础+双核心"架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管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和旅游法规,奠定跨界知识储备
- 核心课程突出实务导向,研学旅行指导实务与课程设计两门课分别配置128和96课时
- 特色课程研学基地运营融入青海地域文化元素,结合茶卡盐湖、三江源等本地资源开发案例库
实践教学采用"三段进阶"模式:首年开展校内模拟导游实训,次年进入旅行社进行计调岗位轮训,毕业前在研学基地完成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这种培养路径使学生既能考取导游资格证,又可获得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值得注意的是,实习环节特别设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模拟演练,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专业建设紧跟行业技术变革,将数字技能培养贯穿全过程。学生在第三学期需掌握VR场景构建、研学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并能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精准营销。这种数字化能力培养使毕业生在智慧研学基地建设、线上课程开发等新兴领域更具竞争力。
就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有传统旅游企业岗位,更拓展至教育机构课程开发、文博场馆研学策划等新领域。近三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青海湖生态研学基地、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等机构的就业率达82%,起薪较同类专业高15%-20%。专业还打通高职本科衔接通道,学生可通过"3+2"模式升读旅游管理、休闲体育等本科专业,构建终身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