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立足现代制造业需求,以“工学结合、校企协同”为特色,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机电工程学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课程体系,并配备国家级实训基地,形成了“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全链条培养模式。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强化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能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材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同时具备CAD/CAM/CAE软件应用能力。通过“校2+企1+校1+企2”的循环培养模式,学生需完成模具拆装、数控加工、3D打印等实践环节,最终能够胜任模具设计、工艺编制、设备运维等岗位。这种培养路径既强调工匠精神,又融入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学生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核心课程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课程:如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夯实专业基础;
- 专业技术课程:涵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逆向工程及3D打印技术,强化专项技能;
- 数字化与智能化课程:包括Pro/E、UG、Dynaform等软件应用,以及智能制造单元操作与管控,提升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实践-创新”的递进衔接,例如模具设计实践环节需完成从图纸绘制到实物加工的完整流程。
专业建设依托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教育部认定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拥有模具设计室、数控加工车间等8类实训区,设备总值超430万元。学生通过模具拆装实训、特种加工实训等模块化训练,可掌握电火花线切割、精密检测等关键技术。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任务深度融合,例如冲压模具设计实训直接采用宇通公司的真实案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师资团队由83.3%双师型教师引领,包含教授、高级技师及企业特聘专家。团队主持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获得河南省“挑战杯”银奖等荣誉。在教学改革中,创新采用“手册式教材”和“技能清单式课程”,例如《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融入ISO质量标准和6S现场管理法,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从事模具设计工程师、数控编程员、品质管理师等岗位,主要服务于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领域。校企合作单位如郑州宇通集团开设的“学徒制班”,提供智能机电技术专项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智能制造产线技术岗位。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模具智能制造系统研发项目,成为企业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