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的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是国家高职院校重点建设方向之一,依托学院深厚的工科背景和行业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创新路径,致力于为煤矿企业输送掌握智能采掘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展现其专业特色与优势。
在课程体系方面,煤矿智能开采技术构建了“基础+核心+实践”的三层架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煤矿地质》等,夯实学生机械、电气与地质知识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智能化技术应用,如《智能采掘电气》《智能化采煤方法》《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技术》,重点培养设备操作与系统管理能力。实践环节则通过矿井智能通风技术实训、自动化监测与控制技术实训等真实场景模拟,强化学生解决井下复杂工况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特别引入《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体现专业对智能化、数字化趋势的响应。
培养模式上,学院采用“工学交替”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生第一年在校完成理论学习,第二年起进入山西沁新煤业、山西聚义实业集团等合作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第三年通过岗位培养实现技能向职业能力的转化。这种模式下,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标准制定与考核评价,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例如,现代学徒制专项计划中,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导师,直接参与井下设备维护、智能采掘工艺优化等实战项目。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矿山设计、生产建设、安全管理三大领域。学院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7%,其中约70%进入省内重点煤炭企业。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初期从事智能化工作面采掘操作、通风系统运维等基层岗位,3-5年后可晋升为采掘技术主管或安全工程师。值得关注的是,专升本成功率达70%(占报考人数),学生可通过对接本科院校继续攻读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这种“就业+升学”双通道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可能。
学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竞争力。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拥有龙潭校区与唐槐校区两大实训基地,配备智能开采机械仿真系统、矿井三维建模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师资队伍中既有省级教学名师,也有来自山西虹安科技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此外,学院与500强企业共建的订单班(如“晶科班”)实现“入学即就业”,2025年单招计划中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与企业联合培养名额达85人,覆盖智能掘进、瓦斯防治等紧缺岗位。
从行业视角看,该专业的设立呼应了煤炭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随着《智能煤矿建设指南》等政策推进,具备自动化监测、智能机械运维等技能的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学院通过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技术等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应对煤矿灾害预警、设备故障诊断的能力,使其成为支撑矿山“无人化开采”技术落地的关键力量。这种以技术革新驱动专业升级的策略,确保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