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学院自2024年起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首年计划招收140人,并将其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方向。该专业以“AI+商科”为核心特色,深度融合区域经济需求与前沿技术,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构建“理论—实践—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结合校企合作与科研创新,学校正逐步形成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体系:聚焦交叉融合与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以数商融合为切入点,将数学、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与金融等多学科交叉创新融入课程设计。培养目标强调学生需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同时具备在智能制造、金融证券等领域的应用能力。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模块:包括人工智能导论、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夯实编程与算法基础;
- 核心模块:涵盖计算机视觉、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前沿技术课程;
- 应用模块:通过项目式教学,推动学生在智能软件开发、AI产品设计等场景中实践。
课程创新:打造“1+X+应用”教学模式
学校推出“1+X+应用”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其中“1”为通识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X”为拓展模块,引入文心一言、Kimi等大模型工具,强化办公软件与商科场景的结合;“应用”模块则依托WPS AI教学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商科教育的高效融合。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线上提供灵活学习路径,线下通过AI实验室开展案例分析、团队协作,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与科研转化双轮驱动
学校与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AI实验室,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并推动成果社会化应用。例如,教师邵历江将AIGC技术融入课堂,指导学生创作音乐作品《屿上心语》,利用AI再现温州文化地标并获省级奖项。此外,学生可参与AIGC俱乐部等社团,通过创业沙龙、产业峰会等活动对接温州AIGC产业联盟,积累实战经验。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缩短从学习到就业的转化路径。
师资力量:行业专家与学术先锋并重
专业教师团队兼具学术背景与产业经验,例如人工智能系教师邵历江,作为温州市计算机学会AIGC专委会秘书长,主导区县产业对接与人才培养计划。学校还聘请国内外人工智能专家开展讲座,如“AI+X高校行”活动中,行业领袖围绕AI与商科融合主题进行深度研讨,拓展师生视野。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专业发展注入活力,近年来学校以年薪25-90万元及最高190万元安家费吸引海内外顶尖学者。
未来展望:服务地方与引领产业升级
温州商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立足温州民营经济土壤,以“技术+商科”特色响应“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通过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扩大产业联盟影响力,学校致力于成为浙南闽北赣东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标杆。未来,该专业将进一步探索AI+智能制造、AI+金融科技等细分方向,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