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医药卫生大类中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类领域,以三年制专科教育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航天精神”文化底蕴,结合现代托育行业需求,构建了覆盖婴幼儿照护、健康管理、机构运营等多维度的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成长路径。
在培养目标层面,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强调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营养喂养与卫生保健等科学知识。学生需具备婴幼儿回应性照料、游戏活动实施、伤害预防处理等九大核心能力,同时培养“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这种定位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保育师、健康照护师等岗位,又能适应托育机构管理者的角色,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医育结合”特色,分为基础课、核心课与拓展课三层架构:
- 专业基础课涵盖托育服务政策法规、婴幼儿生理心理基础等理论课程
- 核心课程侧重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常见病识别预防等实操技能
- 拓展课程延伸至蒙台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启蒙等前沿领域这种“理论+技能+特色”的课程组合,强化了学生在早期教育干预、特殊儿童照护等细分场景的竞争力。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双轨推进,校内建有智慧托育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室、母婴护理实训室等17类场景化教学空间,模拟真实托育环境。校外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天幼儿园等机构合作,让学生在岗位实习中掌握家园共育、机构运营等实战技能。这种“课岗对接”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
职业发展通道上,学校推行“书证融通”制度,将保育师、健康照护师等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融入课程。学生可考取1+X幼儿照护、母婴护理等五类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机衔接。同时,省级名师工作室的设立为教师团队提供教研支持,通过“1+16+N”工作站模式推动教学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同步。
在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进入托育机构、妇幼保健院、幼儿园等多元场景,从事婴幼儿健康监测、机构管理等岗位。学校与三星堆博物馆、咿薇托育等企业建立的深度合作,以及96%以上的初次就业率数据,印证了专业与区域经济需求的紧密契合。随着“三孩政策”推进,兼具医疗保健知识与教育技能的复合型托育人才将持续成为行业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