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学院的早期教育专业作为专科层次的重点培养方向,立足教育行业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通过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保育师等职业面向,构建了覆盖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知识体系,强调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融合。随着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在师资力量、学科交叉和区域服务能力上展现出独特优势,成为南疆地区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游戏与亲子活动设计、家庭教养指导三大核心能力。学生需掌握0-3岁婴幼儿的认知、动作、言语发展规律,并具备观察评价其行为的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中融入了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块,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早期教育活动的整合,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与和田学院建设“新文科”学科布局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课程体系呈现出“基础+实践+拓展”的立体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婴幼儿心理学、早期教育概论、教师职业道德等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的人文素养
- 核心技能课程:如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游戏指导、特殊需要儿童保育等,突出实操性
- 创新拓展模块:设置艺术技能基础、家庭教育咨询等课程,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这种课程设计既符合教育与体育大类的学科属性,又通过三年制的紧凑学制,确保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从基础护理到教育干预的全链条技能。
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培养全过程,形成“课堂实训+机构实习+社会服务”的递进模式。根据专业要求,学生需在早教机构完成婴幼儿照护服务、教育活动实施等岗位实习,同时参与社区育婴指导等社会实践。和田学院依托校政企联动的产教融合基地,与地方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职业场景的锻炼机会,这种实践导向的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就业方向上,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早教机构教师、育婴师、家庭教育咨询师等职业,也可通过专升本渠道继续攻读学前教育或特殊教育本科。数据显示,和田学院首批专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而早期教育作为其教育类优势专业,在区域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强吸引力。特别是在南疆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掌握双语教学能力和民族文化认知的毕业生更易获得职业发展机会。
学院为早期教育专业提供的支持体现在三个方面:师资力量上,通过援疆项目引入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组建跨学科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硬件设施方面,二期建设项目已配备智能仿真婴儿实训室、感统训练实验室等先进教学空间;政策倾斜上,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教育学科群组成部分,该专业享有专项经费支持与科研项目申报优先权。这些资源保障使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