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学科创新力与实践引领性。依托应用经济学这一北京市重点学科,该校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并于2024年获批数字经济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其培养模式以数字技术驱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协同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服务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和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需求。
在学科建设层面,该校提出“一体两翼”的雁阵式学科发展架构,即以数字金融、数字财税为主体,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为两翼,形成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学科群。通过数字商学交叉学科平台,整合管理学、经济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体系,围绕数字消费、数字供应链、数字监管等场景开展研究,构建覆盖企业、消费者、政府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一平台已通过北京市教委论证,成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
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三大创新特色:
- 全程双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前者由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的教师团队组成,后者来自普华永道、IDC咨询等行业头部企业;
- 模块化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
- 理论模块:数字经济概论、中级微观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 技术模块:Python程序设计、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 实践模块:数字企业规划实践、自贸区案例研究
- 产教深度融合: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同时与50余家数字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通过暑期课堂、实务模拟实训、学科竞赛等方式强化实践能力。
在招生与就业方面,该校数字经济专硕执行国家复试分数线(总分323),2025年计划统招10人,研究方向涵盖数字经济与贸易、平台经济治理等领域。毕业生可进入商务部、建设银行等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或从事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经济咨询等新兴领域工作。据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其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位列全国第13名(A类),显示出强劲的就业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构建了“奖助研”三位一体支持体系:
- 奖学金覆盖率达60%,新生奖学金最高可达12000元
- 助研津贴与企业合作课题挂钩
- 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支持数字技术应用研究这种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参与度与创新实践能力,为数字经济领域输送既懂理论又擅实操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