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建筑为载体,聚焦暖通空调、清洁能源应用、建筑节能三大领域,培养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设备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建筑领域的深厚积累,形成"建筑+环境+能源"的跨学科融合特色,毕业生在东北地区建筑行业具有较高认可度。
一、课程体系聚焦建筑节能与能源技术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高效利用展开,构建了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为核心的基础理论框架。特色课程包括:
- 建筑环境学:解析建筑内部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的调控原理
- 建筑节能技术:教授严寒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能源系统集成方法
- 清洁能源应用:涵盖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工程化应用技术实践环节占比超过30%,通过虚拟教研室和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学生可参与建筑节能改造、暖通系统设计等真实项目,强化BIM技术应用和智慧建筑运维能力。
二、师资团队融合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专业教师团队包含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和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形成"双师双能型"培养体系。教授团队主导的吉林省建筑清洁能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寒地建筑能源系统优化研究,开发出多项严寒地区集中供热管网优化技术。行业专家定期开展的智能健康建筑专题讲座,将最新行业标准如《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工程前沿同步。
三、实践平台覆盖全产业链需求
专业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形成"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实践链:
- 设计阶段:通过建筑虚实结合实验平台,完成暖通空调系统三维建模
- 施工阶段:在中建八局实习基地参与设备安装调试,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
- 运维阶段:利用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实验室,开展室内环境品质监测与能效评估近三年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累计获奖12项,开发的"基于相变材料的寒地建筑蓄热系统"已应用于长春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四、就业方向契合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建筑设计院(34%)、能源科技企业(28%)、市政管理部门(18%),典型岗位包括:
- 建筑节能设计师(需掌握EnergyPlus等能耗模拟软件)
- 暖通工程师(要求具备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基础能力)
- 智慧运维工程师(负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随着吉林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00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2%,薪资水平高于省内工科专业均值15%-2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