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凭借其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的定位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以满意度评分4.5分的办学质量,构建了覆盖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开发测试全流程的工程化培养框架,并通过校企嵌入式培养强化实践能力,成为长三角地区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核心特色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维度:
一、多维能力导向的培养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聚焦复合型工程人才,通过数学基础、计算机原理、工程方法三大知识模块的融合,重点培养软件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国际交流三大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实践+创新"的递进式训练,大一至大四分别设置短学期编程实践、企业认知实习、项目实训、带薪实习四大实践环节,形成从基础技能到复杂工程问题的完整能力链条。毕业生要求掌握UML建模、自动化测试、分布式架构等关键技术,并具备CMMI项目管理思维。
二、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特色
专业构建了"基础课+方向课+企业课"的三层课程体系:
- 基础核心课程:涵盖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计算机科学基础,采用双语教学强化国际视野
- 应用方向课程:设立Java开发、人工智能应用、金融信息技术三大模块,引入Spring Cloud微服务、TensorFlow框架等技术栈
- 企业定制课程:与腾讯、阿里等企业共建《.NET方向开发》《移动应用测试》等实战课程,由企业工程师讲授DevOps、敏捷开发等工业级方法论
三、虚实结合的工程实践模式
专业创新实施"三基地四阶段"实践体系:
- 校内基地:配置NIIT实训平台、金融信息技术实验室,模拟企业级开发环境
- 企业基地:与沙钢集团、永卓控股等共建20余个研究生工作站,开展真实项目开发
- 海外基地:提供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海外实训机会实践环节贯穿需求文档撰写→原型设计→代码审查→压力测试全流程,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1700余项,包括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顶级赛事。
四、校企联动的就业优势
专业通过"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实现96.04%的年终就业率。就业呈现两大特征:
- 行业集中度高:80%毕业生进入IT企业(腾讯、阿里、中兴)和金融、电信行业IT部门
- 岗位多元化:涵盖软件开发工程师(35%)、测试工程师(25%)、项目经理(20%)、系统架构师(15%)等职位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定制化培养通道,如与南京烽火软件共建"卓越工程师班",实现课程学分与企业认证互通。
五、学科交叉的教研支撑
依托计算机学院和数据分析与软件新技术研究所,专业形成三大研究方向:
- 智能软件工程:于化龙教授团队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发表SCI论文90余篇
- 工业软件系统:与船舶、冶金等优势学科交叉,开发船舶制造MES系统、钢铁生产控制软件
- 信息安全技术:开设区块链应用、网络安全攻防等特色课程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在IEEE TFS、Information Science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形成教学科研互哺机制。
该专业通过"工程能力认证+产业需求对接+国际标准引入"的三维质量保障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有志于在工业软件、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考生,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提供了扎实的工程训练平台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