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聚焦交通运输领域的职业院校,其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模式,形成了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该专业2023年在河北专科批招生中,历史类与物理类计划分别招收16人、20人,学费标准为16500元/年。通过整合航空运输产业链资源,专业构建了"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岗位实习"的三段式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具备机场资源分配、航班信息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特色与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呈现三大核心优势:
- 校企深度协同:与通航未来航空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的无缝对接。企业提供机务维修实训室和大型实训基地,强化机场运行资源管理、机坪运行监控等实操能力。
- 课程模块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模块:包含民航概论、航空法规、机场安全管理等理论课程,占比40%
- 核心模块:聚焦机场运行指挥、机坪运行管理、机场旅客服务等实践课程,引入机场运行管理1+X证书考核标准
- 拓展模块:设置航空运输地理、机场商务接待等延展课程,培养多岗位适应能力
- 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团队中正高级职称占比30%,副高级职称30%,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中高级职称,主持编写《航空情报服务》等专业教材,2023年带领学生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奖项4项。
专业的就业保障体系具有显著竞争力:
- 主要就业方向涵盖机场运行指挥员(占毕业生45%)、地面服务保障专员(30%)、航空票务管理(15%)三大岗位群,服务范围延伸至高铁站、地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
- 京津冀地区就业率达92%,合作企业提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等实习基地,毕业生起薪普遍在5000-8000元/月区间
- 职业发展通道清晰:基层岗位(1-3年)→技术骨干(3-5年)→管理岗位(5年以上),优秀毕业生可考取机场运行指挥员职业资格证书,向智慧机场运行与管理高职本科专业衔接
对于职业能力培养,该专业注重三大核心素养塑造:
- 数字化运营能力:通过航空器运行模拟系统训练航班动态监控、机位智能分配等技能,掌握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操作
- 应急处置能力:设置机场应急救援专项实训,涵盖航空器失事、危险品泄露等20类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 服务优化能力:开展旅客流量分析、保障流程再造等实践项目,运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专业2024年新增智能安检设备操作、航空大数据分析两门课程,对接智慧机场建设需求。学生在第三学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需完成1800小时的岗位实操,通过考核者可获得企业颁发的岗位资格认证。这种"理论-实践-认证"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京津冀机场群建设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