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的智能建造专业作为新工科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紧密对接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融合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优势。该专业依托江西省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设计、数字化施工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生不仅能掌握传统土木工程基础,还能深入理解BIM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的创新应用。
专业定位与学科支撑
新余学院将智能建造专业纳入校级特色学科建设体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新能源为特色的学科布局。作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该校在2023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并与重庆大学、广联达科技等共建智能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课程设置涵盖结构力学、BIM建筑模型设计和3D打印技术等前沿领域,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能力。此外,学科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体现了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夯实工程科学基础;
- 智能技术:聚焦传感器与建筑物联网、土木工程智能施工组织、BIM项目管理等数字化工具;
- 创新应用:通过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等课程,强化工业化建造能力。
实践环节依托7+1+1科技创新平台,包括:
- 教育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基地
- 江西省智能建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新余市BIM技术重点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如2024年学院承担的118项横向课题,合同经费达3600万元,涉及智能施工机器人和建筑能耗优化等前沿方向。
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
专业实施“订单班”培养模式,与中鼎国际、江西省建工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第一,2023年超过江西省平均水平,考研录取率近20%。职业发展路径覆盖智能设计院、建筑科技公司和工程咨询机构,尤其在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工地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例如,学生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中斩获特等奖,展现了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
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
学院牵头组建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2024年获批动力储能电池及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为智能建造提供材料研发支持。教师团队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40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建筑物联网监测系统和智能施工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等技术已实现成果转化。此外,学院承办“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产业大会”,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未来发展前瞻
随着新余市“6313”重点产业链计划的推进,专业将深化与钢铁产业学院和锂电新能源企业的协同创新。2025年启动的人工智能与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强化智能建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专业计划增设数字孪生技术和建筑碳排放核算等课程,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视野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