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影视传媒教育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该专业立足新媒体时代需求,以培养具备融媒体内容生产、类型片创作和数字影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贯穿理论与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其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合作路径,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行业前沿项目,形成与市场接轨的专业能力。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设置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和融媒体内容创作三大工作室,课程模块覆盖媒介资讯、类型片创作和新媒体运营领域。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学年聚焦基础技能,开设数字图像处理、视听语言等课程,搭建影视创作理论框架;
- 第二学年强化实操能力,通过影视剪辑艺术、虚拟演播室技术等课程掌握技术工具;
- 第三学年深化行业应用,引入Hadoop大数据技术和网络综艺节目制作等前沿内容;
- 第四学年通过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职业化转型。这种“实训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模式获评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撑
依托省级全媒体传播中心和绿岛电视台等校内平台,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制作。校内拥有10个不同规格的演播厅,包括1200㎡综艺演播厅和400㎡专业摄影棚,配备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技术实验室等先进设备。校外与新华社、华谊兄弟等50余家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形成“订单式培养”合作机制。近年来学生参与制作的《传承》《发现沈阳之美》等作品在新华社等平台播出,并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赛事中获奖1600余项。
师资力量与国际合作
专业教师中70%具有省级媒体从业经验,包含国家一级编剧、导演等行业专家,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55%。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合作开设硕士预科课程,实施“本硕连读”计划。学生可赴美国、法国等国家的28所院校交流,强化国际化视野。教学团队主持的《实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就业前景与培养成果
毕业生在广播电视机构、网络新媒体和影视制作公司等领域就业率居全省前列,主要承担影视编导、融媒体运营等岗位。近三年专业在艾瑞深校友会辽宁省艺术学一流专业排行榜中稳居应用型专业首位,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其摄影专业位列民办高校第一。学校连续两年获辽宁省教育厅就业工作一等奖,就业方向涵盖央视《朝闻天下》等主流媒体平台,部分学生通过绿岛影业等校内制播平台实现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