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省重点高校的阜阳师范大学,其工程造价专业依托商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3年在信息工程学院开始招生,2024年正式转入商学院,目前已发展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高声誉。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团队的配置,以及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构建了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经济管理为核心、法律规范为支撑的三维知识架构。核心课程包含工程图学、工程经济学、BIM技术应用等模块,重点强化三大能力培养:首先是工程预算与核算技术能力,通过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等课程掌握定额编制技巧;其次是全过程成本控制能力,依托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等课程建立动态管理思维;最后是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能力,将BIM建模、智慧工地管理等前沿技术融入实践教学。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处理传统工程计价业务,又能适应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新业态需求。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阶梯式培养特征,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基础技能训练:在工程材料实验室完成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 专业软件操作:通过广联达、鲁班等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
- 全过程模拟: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开展招投标沙盘演练
- 真实项目介入:参与校企合作的EPC项目成本管控实践
这种从虚拟仿真到真实场景的渐进式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积累平均200课时的实操经验。专业特别注重执业资格衔接,80%的专业教师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能将考试大纲要求有机融入日常教学。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近三年数据显示,约35%进入工程咨询企业,28%任职于建筑施工企业,15%考取公务员进入住建系统,另有12%选择攻读工程管理硕士。值得关注的是,超过40%的毕业生在入职三年内能独立承担中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这种快速成长性得益于在校期间建立的系统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
相较于省内同类院校,阜阳师范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商科基因带来的跨界融合,将财务管理、国际商务等课程植入培养方案,塑造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乡村振兴特色方向,依托学校在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开设村镇建设造价专题模块;最后是国际化培养通道,与韩国又松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为学生提供"2+2"双学位项目选择。这些特色使该专业在皖北地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