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天津市职业大学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立足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构建起以实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色教育体系。该专业自2000年创办以来,依托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与养老服务专业群协同发展,形成了覆盖理论学习、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的全方位培养链条,为基层治理输送了大量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三位一体"知识架构:
- 基础理论课程如社会工作理论与基础、社会心理学等夯实专业认知
- 实务技能模块涵盖社区纠纷调解、社会调查与统计等场景化训练
- 技术应用层面设置智慧社区平台应用等数字化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既保持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阐释,又通过物业管理实务等课程实现与社区工作场景的深度对接,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社区需求评估、资源协调等核心能力。
专业创新性地推行"校地协同双向赋能"培养模式。通过与北辰区新华里社区等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学生以青年议事会等形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创新。例如在老年服务领域,学生既要完成老年人智能手机指导等基础服务,还需设计"喘息服务"方案解决失能家庭照护难题。这种"服务-实践-成长"循环机制,使专业教育与社区需求形成动态匹配,近三年已孵化出20余个特色服务项目。
就业生态呈现多元化特征:
- 基层治理方向: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等占毕业生总数45%
- 社会组织领域:专职社工、项目运营等岗位占比30%
- 养老产业延伸:老年宜居社区服务、智慧养老管理等新兴岗位快速崛起专业与天津康宁津园等知名机构建立人才输送通道,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部分优秀学员通过"青春合伙人"计划实现服务经验与职业发展的双重提升。
校地合作方面,专业构建起"产学研用"立体网络。2024年与静海区委共建的社工培训学院,开创了"理论授课+现场实训"双轨制。教师团队通过主持社区沟通技巧沙龙,将案例教学融入基层工作者培训;学生则以顶岗实习形式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如在"四点半课堂"中开发社区安全地图等实践教具。这种双向互动使专业建设始终紧贴社会治理前沿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