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数字化浪潮正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紧跟时代需求,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背景,于2022年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场景,致力于培养既懂数据技术又通管理思维的跨界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三大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覆盖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含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Hadoop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技术模块,同时融入大数据商业模式、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商科内容。这种课程组合突破了传统学科壁垒,通过Python语言与网络爬虫等实践课程强化编程能力,借助行业大数据分析课程深化行业认知,形成“技术+管理”双轮驱动的知识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3+1”培养方案,突出工程素质与数据分析能力。具体实施路径包括:
- 校内实验室集群建设,配备大数据应用中心、ERP沙盘实验室等设施
- 校外与美林数据、泰迪智能科技等12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 企业导师进课堂参与校企联合开发课程
- 实施项目制学习,通过金融行业大数据分析等实训模块完成真实案例操作
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考取工信部大数据技术应用工程师、CDA数据分析师等职业认证,就业方向覆盖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架构工程师、数据产品经理等15类岗位。2023年在陕招生数据显示,该专业理科计划34人,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升学通道方面,学生可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硕士方向,近年已有毕业生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
- 师资融合优势:整合商学院与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组建含6名教授、10名副教授的跨学科团队,引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
- 个性化培养机制: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与“专业技能提升计划”,针对考研、职业认证、创新创业等需求分类指导
- 产业对接深度:与悦岚数据、瑞翼智能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将金税实训平台、审计单项实训等企业级系统引入教学,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
通过这种“理论筑基-实践强化-产教融合”的培养闭环,该专业毕业生在数据治理、商务智能决策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随着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的行业预期,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应对230万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的关键解决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