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之一,依托四川大学百年工科底蕴,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培养特色。该专业立足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面向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机械与电子深度融合”为特色,培养掌握机械学、电子学、控制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理论,具备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职业发展,可达到工程师水平,优秀者晋升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强调“软硬兼具、机电结合”,既注重机械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硬实力,也突出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的软实力,适应装备制造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趋势。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三层次递进”:
- 基础理论层: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现代机械制图等,夯实数理分析与工程表达能力;
- 专业核心层:涵盖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构建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完整知识链;
- 前沿技术层:设置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对接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技术。
通过项目制教学,学生需完成从零部件设计到整机装配的完整流程,培养复杂机电系统开发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产业对接
学院构建了“校内实验+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实践体系:
- 校内平台:依托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配备机器人仿真实验室、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
- 企业合作:与中国二重、普什宁江机床、成都卡诺普机器人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典型案例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等项目,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实现“学研用”一体化。
四、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师资团队由日本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领衔,教授和副教授占比达60%。教师科研方向覆盖精密测试技术、智能装备设计、机器人控制等领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例如,王进戈教授团队在齿轮制造与机器人精度分析领域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
五、就业前景与深造路径
本专业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过90%,主要流向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典型岗位包括机械工程师、自动化系统设计师等。约15%毕业生选择深造,考入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或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应用型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5位,彰显社会认可度。
通过课程体系创新、产教深度融合与科研反哺教学,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输送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