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作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核心组成部分,依托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省级VR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形成了"产业需求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模式。该专业通过对接福州新区数字创意产业,重点培养具备三维建模、引擎交互开发和虚拟系统集成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2025年招生计划显示其在中职生计算机类招生45人,并配备价值17.1万元的虚拟现实工程技术实训系统。
从课程体系构建来看,专业设置突出工学结合理念,核心课程涵盖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渲染技术、Arduino开发板应用和Unity3D插件包开发。基础模块强化程序设计与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培养,高阶课程则通过Pico VR一体机实操和标准化资源库建设实现技术进阶。特别引入的1+X虚拟现实工程技术应用证书课程模块,使学生在掌握全景拍摄制作、AR项目开发等15项专项技能的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认证准备。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创新维度:
- 四级实训平台:基础技能训练依托校内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综合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共建的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实现
- 双元导师制:企业工程师参与MB-102面板套件调试等12个实训项目指导
- 真实项目驱动:近年承接的食品工程虚拟仿真等横向课题,使60%毕业生具备实际项目经验
产教融合机制形成三链衔接特色:
- 与网龙网络公司共建虚拟现实资源库,联合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模型设计与制作》等国家规划教材
- 通过喜马拉雅产业学院等9个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教室-工作室-企业"三段式培养
- 建立职业能力成长档案,跟踪学生从QR Code扫描技术到虚拟空间社交系统搭建的技能发展轨迹
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虚拟游戏设计(35%)、工业仿真开发(28%)和教育实训系统构建(22%)三大领域。96%用人单位满意度印证其人才培养质量,特别在BIM方向工程管理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024年高职分类考试中,该专业录取线达582分(高中生类)和467分(中职计算机类),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专业建设持续深化三教改革:
- 教师团队双师型比例52.2%,拥有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7人专家队伍
- 创新"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近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项
-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通过卓知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提供持续技术更新服务
这种以技术应用创新为内核、产教双向赋能为路径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人才供给源。随着工信部校企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推进,其虚拟现实+的跨界融合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输送更多复合型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