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是国家第四批特色专业,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核心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学科交叉、实践导向"的培养特色。该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省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基础,培养既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又具备教育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双向渗透,学生不仅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岗位,还可向科研、技术开发等领域拓展。
在培养体系方面,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三层次架构"。教育基础层包含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等课程,系统构建师范生的教学素养。计算机技术层以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核心课程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开设C++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应用能力。学科融合层则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学等特色课程,训练学生将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同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认证双重资质。
专业建设特色体现在"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学院建有省级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央财政支持的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与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教育实习和企业项目实训双轨实践,例如参与中小学信息化课程设计、开发教育管理软件系统等。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使近三年毕业生在省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率达35%。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约40%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20%任职于教育培训机构担任课程研发专员,另有30%选择在计算机应用开发领域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优秀学生通过教育技术学硕士深造路径,成长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院数据显示,该专业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反映出市场对"教育+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作为安徽省首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师范类专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师范性与工程性的有机统一。专业教师团队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等高水平师资,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学生在学习期间可参与智能教育系统开发、教育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研究项目,这种"研教结合"的培养机制,使其毕业生在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和专业竞赛获奖率均位列全省同类专业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