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多层次课程体系、实践导向教学模式和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起支撑专业发展的完整生态。该专业依托管理与法学学院的跨学科优势,将现代管理理论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兼具专业能力与基层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注重管理、经济、法律与金融知识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分析决策、理财规划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强调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通过引入ACCA证书课程和智能财务方向班,探索国际化与数字化双轨并进的发展路径。这种培养模式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强化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需求。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核心课程包括:
- 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管理构建专业知识框架
- Python网络爬虫与智能财务共享培养数字化技能
- 证券投资学和纳税会计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实践教学采用四层次培养体系:校内实验(如VBSE虚拟仿真)、岗位模拟(ERP沙盘实训)、校外基地实习(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确保学生实现学证岗融通。特别设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训,通过真实业务场景模拟,使学生掌握从票据审核到资金管理的全流程操作。
学院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严格规范特征。根据《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报销流程遵循:
- 初审前置:所有票据需经会计核算人员审核
- 分级审批:按金额实行差异化审批权限
- 凭证规范:外文票据需翻译并签字确认
- 时效控制:当年票据须在3个月内报销(12月票据延至次年3月30日)特别对增值税发票管理作出细化规定,要求连号发票须附销售清单,住宿发票需注明单价/间数,丢失发票需提供存根联复印件并附情况说明。这些制度既保障资金安全,又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
在职业发展支持方面,学院构建"1+X"证书培养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通过率达95.61%,并通过财务大数据分析竞赛等赛事提升实战能力。就业方向涵盖企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审计事务所及自主创业,近年毕业生在供应链金融分析和智能财务系统运维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学院还特别注重基层服务意识培育,通过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该体系通过理论教学数字化升级、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和实践平台多元化拓展,形成人才培养闭环。特别是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运用的财务核算改革,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引入,使教学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这种创新性探索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参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