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依托学校在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优势资源,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隶属于材料类本科特设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光/电催化剂材料、多孔材料等核心领域研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与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专业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新能源领域输送了大量创新人才。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方面,专业依托山东省信息与能源量子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激光偏光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构建了覆盖材料合成、器件设计、性能测试的课程模块。核心课程包括:
- 新型光伏材料制备技术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应用
- 储能器件设计与工程化学生通过参与真空镀膜技术、N型硅基材料开发等实验项目,掌握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研发能力。近三年,专业师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10余篇,承担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突破700万元。
科研创新与产业融合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2024年,学校与曜灵时代(山东)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钙钛矿光伏建筑一体化实验室,围绕新型PV与BIPV组件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合同额达二千万元。张永政教授团队在二维材料光催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临沂市战新产业园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此外,化学与化工学院获批的清洁能源新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在光电催化转化和碳资源清洁利用方向的研究实力。
在人才培养与就业方向上,专业注重实践能力与学术素养的双重提升。招生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普通类一段录取最低分为536分/位次95237(物理必选),地方专项计划录取线为526分/位次113041。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能源、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光伏组件研发、储能系统设计等工作,或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校企合作项目如曜灵时代的60亿元全产业链布局,为学生提供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真实场景训练机会。
面向未来,专业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依托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的学科优势,推动钙钛矿光伏、氢能存储材料等前沿领域突破。通过强化与朝曦时代集团等企业的协同创新,构建覆盖银浆银粉制备、真空镀膜工艺的技术生态链,为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