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涉外卓越商事法律人才实验班)是该校国际化法学教育的标杆项目,依托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聚焦跨境商事法律实务与全球治理需求。该项目以全英文授课、跨境联合培养和模拟实践体系为核心特色,构建了覆盖国际商事规则、争端解决、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其课程体系突破传统法学教育框架,实现70%以上国际法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并与香港城市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贯穿本科至博士的进阶通道。
一、“双轨协同”培养模式
项目采用境内+境外双轨制培养,学生前三年在华政完成基础法学与专业课程,第四学期赴香港城市大学学习普通法制度与商事法律实务。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获得华政的法学学士学位,还能取得香港城市大学颁发的英美法证书。在港学习期间,课程设置涵盖侵权法、合同法等核心领域,采用Lecture(讲座)+Tutorial(案例研讨)+Presentation(展示)的立体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法律检索、英文文书写作和跨境协作能力。例如,学生需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全英文案例辩论,并与香港本地及国际学生共同解决实务问题。
二、“三维一体”课程体系
- 理论课程:开设国际商事仲裁、世界贸易组织法等16门全英文专业课程,其中9门由外籍教师主讲,重点解析CISG(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CSID(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国际规则。
- 实务课程:通过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课程化,将Jessup辩论赛、贸仲杯仲裁赛等赛事纳入教学,学生每年参与10类以上国际赛事,训练法律适用与庭辩技巧。例如,学生需针对FOB/CIF贸易术语争议或BIT(双边投资协定)条款展开模拟攻防。
- 跨学科融合:引入金融与国际法、国际税法等交叉学科课程,并与高伟绅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开设前沿讲座,强化学生在跨境并购、反垄断等领域的实务洞察。
三、“L.T.P”海外学习进阶机制
项目独创的L.T.P三维学习模式贯穿境外培养阶段:
- Lecture(讲座):系统学习香港普通法判例与比较法理论;
- Tutorial(研讨):以20人小班制分析Hong Kong Companies Ordinance(香港公司条例)等本地法条;
- Presentation(展示):完成全英文的跨境合同起草或仲裁协议设计。
此外,学生可申请布拉格海外实训,在3周课程学习与5周律所实习中,接触中欧商事法律实务,例如参与跨境破产重整或欧盟反倾销调查案件。
四、“本硕博贯通”发展路径
优秀学生可参与3+1+2国际法学精英项目:
- 本科阶段:大四学年作为访学生在香港城市大学修读,学分互认;
- 博士阶段:直接衔接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博士(JD)课程,专攻国际商法方向,毕业后获香港法律博士学位。该项目每年选拔20人,享有杨咏曼奖学金和国际法之星奖学金支持。
据统计,超过60%毕业生进入红圈所涉外团队、跨国企业法务部或攻读哈佛LLM、牛津MJur等顶级学位,体现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五、资源支撑与就业导向
项目依托华政国际法模拟竞赛综合实验室和WTO研究中心,提供Westlaw、LexisNexis等专业数据库权限。就业方向集中于:
- 跨境争议解决:代表中资企业处理ICSID仲裁或UNCITRAL规则下投资争端;
- 国际商事合规:为跨国公司设计反海外腐败法(FCPA)合规体系;
- 涉外司法与外交:通过“定向选调”进入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等机构。
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5%,起薪水平较普通法学专业提高4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