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依托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致力于培养电力系统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以继电保护技术为核心,融合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设备运维与工程实践,形成了“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并重”的教学特色,毕业生在电力行业就业竞争力显著。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研发与应用,旨在培养能独立解决电力系统故障隔离、设备保护及系统安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微机保护技术等核心课程,学生将掌握电力系统故障特征提取、保护判据制定及动作行为分析等关键技能。培养方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毕业生具备二次回路设计、保护装置调试及电网运行管理的综合素质,适应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及大型厂矿企业的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与核心内容
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包括电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等,夯实电气工程学科基础;
- 专业核心:重点涵盖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及微机保护基础,强化故障诊断与保护系统设计能力;
- 实践创新:通过电磁型继电器特性实验、整流型阻抗保护实验及变电站二次回路模拟等实训项目,提升动手能力。
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课程采用真实工程案例教学,例如变压器差动保护需综合考虑励磁涌流、铁芯饱和等实际因素,体现技术应用的复杂性。
教学资源与行业联动
该专业依托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教学团队与电网企业联合开发继电保护工程案例库,将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新能源并网保护技术等前沿内容融入课堂。线上慕课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提供保护装置操作视频和故障仿真系统演示,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场景的无缝衔接。此外,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教材由行业专家参与编写,确保内容与行业标准同步。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研发及智能电网建设三大领域。具体岗位包括:
- 电网公司:从事保护整定计算、变电站二次设备运维;
- 发电企业:负责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系统调试;
- 科研院所:参与柔性直流输电保护、新能源微电网保护等技术创新。
据统计,该专业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约30%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龙头企业,职业晋升路径清晰。
专业优势与特色亮点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 学科交叉性强:整合计算机接口技术、通信网络等跨学科知识,培养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 实践平台先进:拥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数字式保护测试平台,支持学生开展距离保护特性测试、自动重合闸逻辑验证等高级实验;
- 行业认证衔接:课程内容覆盖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电)考试大纲,并纳入国家电网入职考试科目,显著提升职业资质获取效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