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作为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其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文理学院的教育资源,注重师德塑造与专业能力的双向提升,通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与师资力量的协同支撑,为地方输送了大量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幼教工作者。以下从培养特色、课程结构、实践体系等维度展开分析。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
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宿迁、面向江苏,培养具备保教能力、管理能力、反思能力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学生需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课程设计等核心知识体系,同时熟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培养过程中强调师德情怀与教育创新意识的双重塑造,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7.40%。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围绕教育学与心理学两大主干学科构建,形成理论、技能、实践三大模块:
- 理论基础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等,夯实学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
- 技能训练课程:涵盖幼儿歌曲即兴弹唱、舞蹈创编、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强化艺术素养与教学实操能力;
- 交叉拓展课程:如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提升综合问题解决能力。课程设计注重理实融合,例如通过微格教学模拟真实课堂场景,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实践环节贯穿四年培养周期,形成“见习—研习—实习”三阶段贯通模式:
- 教育见习:大一至大三学生需在幼儿园完成师德体验、教学观摩等任务,2025年春季学期的集中见习安排在第6周及第8-9周;
- 教育研习:高年级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课题研究,例如基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研习成果纳入学分考核;
- 教育实习:大四阶段进入合作幼儿园进行全岗位实践,由高校教师与幼儿园导师组成“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教案设计、课堂管理等环节。校内建有音乐活动实训室、幼儿行为观察实验室等12类专业实训空间,配备400余台钢琴与数字化教学设备,支撑技能训练的常态化开展。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7.14%,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41.27%,其中省级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10人。教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建立学术合作,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接轨。此外,学院与宿迁市50余所优质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构建UGS(高校-政府-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的精准对接。
招生与就业前景
2024年该专业在江苏省录取分数线为历史类518分(位次32328)、物理类513分(位次128299),属于该校师范类专业中的中高分段。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幼儿园、早教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编制考试进入公办园,考编率超过70%,亦有学生选择攻读教育学硕士或从事儿童出版、教育咨询等关联领域工作。随着“三孩政策”推进与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