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深厚学科积淀,形成了以化学为基础、材料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作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研发、加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紧扣行业需求,科研平台完善,并与船舶、汽车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以高分子合成、加工及改性为核心,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框架。主干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理论课程,同时配套聚合物加工原理实验、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对材料设计、性能调控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特别关注高分子材料的混合性与结构复杂性,例如通过高分子材料改性和复合材料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材料多尺度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科研创新与师资力量方面,学院拥有以晏超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团队,其在纳米材料能源存储、高分子结构-性能关系等领域发表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此外,常振军副教授团队聚焦3D打印材料和超级电容器材料开发,将科研前沿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参与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大赛等赛事的实践机会。这种“以研促教”模式使学生能够接触Advanced Science、ACS Nano等顶级期刊的前沿成果,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
就业方向与升学前景覆盖化工、建材、汽车、航空航天等十多个行业,毕业生可从事新材料研发、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包括太仓科益精密模塑、郑州宇通客车等知名企业,岗位需求集中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领域。近五年本科生升学率超40%,部分学生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深造,另有学生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学位。职业发展路径呈现“高薪技术岗位主导、学术研究并行”的双轨特征。
该专业通过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优势。例如,在船舶材料防腐、新能源电池封装等方向,结合学校船舶学科特色,开设涂料和胶粘剂等应用型课程。同时,实验教学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使学生掌握材料表征分析、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从理论到产业应用的闭环训练。这种培养模式既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对新材料的需求,又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