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自2010年设立以来,始终围绕国家生态治理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等核心领域,通过校企合作与数字化改造持续优化课程结构,为辽宁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掌握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与环境工程工艺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与扎实的实践平台,成为吸引学生报考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导向下的模块化设计
专业课程设置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技术为主线,构建了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等课程,夯实学生科学素养;
- 工程技术模块:聚焦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等核心技能;
- 数字化升级模块:引入智能监测设备操作与工业网络技术,适应环保产业智能化趋势。课程内容紧密对接污废水处理工、化学检验员等职业资格标准,确保学生掌握环境监测服务与污染物控制的实战能力。
实践教学:双元育人模式下的能力锻造
校内建有环境监测实训基地,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可开展环境质量模拟分析与污染治理工艺设计实训。校外与京东物流环保部门、丹东环境监测站等3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阶段培养路径,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现场的无缝衔接。学生毕业前需考取中高级分析工证书,确保就业竞争力。
就业前景:区域经济驱动下的多元选择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环境治理业(行业代码772),就业方向包括:
- 环保设施运营:在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公司从事设备维护与工艺优化;
- 环境工程咨询: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 监测技术服务:就职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或政府部门执行污染物监测。近五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在辽宁省内就业率达94.07%,薪资水平高于高职院校平均值,且随着碳中和政策推进,智能环保领域岗位需求持续增长。
师资力量: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引擎
专业教师团队由孟繁生教授(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领衔,12名专职教师中95%具备双师型资质,6名企业导师来自环保工程一线。团队主导完成辽宁省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辽东地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