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盐城师范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前沿学科,自2023年开始招生,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积淀,融合电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管理等交叉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储能系统设计技术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下面从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培养成效等方面展开分析。

盐城师范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以储能原理与技术为核心构建知识框架,开设电化学原理与方法电化学储能器件与关键材料等必修课程,同时设置燃料电池技术制氢与储氢技术等方向性选修课。这种设计强化了学生对新型储能材料开发与能源转换技术的深度理解,例如通过碳减排与低碳管理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应对能源转型的全局思维。实验环节依托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配备价值近4000万元的仪器设备,确保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无缝衔接。

师资力量方面,学院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比89.6%(77人中69人),并包含江苏省“333工程”等人才计划入选者。教师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为专业教学提供前沿科研支撑。例如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教师团队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部分成果通过横向合作实现技术转化,累计到账经费超5000万元

学生培养模式凸显产学研融合特色。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14项。实践教学体系包含:

  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三年立项10项)
  2. 长三角师范生技能大赛(连续四年获一等奖)
  3. 智能传感产业学院共建(2024年与盐南高新区合作)
    这种“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产业实践”的三维培养路径,使毕业生在储能电池制备能源系统管理等领域具备突出竞争力。

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考研录取率超30%,2024届毕业生中有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就业方向涵盖新能源企业研发岗电力系统技术岗环保机构规划岗。值得注意的是,江苏考生报考需满足物理类首选科目要求,再选科目不限,这一选科组合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了灵活选择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本和二本毕业证书究竟存在哪些实质性差异?
下一篇:盐城师范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怎么样?

热门推荐

盐城师范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盐城师范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前沿学科,自2023年开始招生,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积淀,融合电化学、材料科学与能源管理等交叉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储能系统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下面从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培养成效等方面展开分析。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以储能原理与技术为核心构建知识框架,开设电化学原理与方法、电化学储能
 盐城师范学院 评论  4周前

盐城工学院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如何培养储能领域人才?

盐城工学院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导向,聚焦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物理学基础理论与储能技术实践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平台,从师资力量到就业渠道,其培养模式展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 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上,专业构建了"储能技术+物理基础"的双轮驱动模式。核心课程包括储能导论、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基础理
 盐城工学院 评论  4周前

盐城工学院的应用物理学专业怎么样?

盐城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立足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聚焦储能技术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23年新增为本科专业,依托数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和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平台,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训练"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致力于为新能源产业输送具备科研开发与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以储能技术为核心方向,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盐城工学院 评论  3周前

榆林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榆林学院于2023年成立新能源学院,其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聚焦能源革命与储能技术发展。该专业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掌握储能材料、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的高端人才,同时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前沿实验平台,为能源转型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以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解析。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能源
 榆林学院 评论  4周前

徐州工程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徐州工程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设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022年首次招生。该专业依托学院在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优势,聚焦储能材料、储能装备与系统集成,致力于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和省级工程中心的支持,学生将在电力、交通、动力电池等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含: 储
 徐州工程学院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