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民委重点建设专业,扎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需求,形成了"强电为主、弱电为辅、民族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西藏定向水电人才培养项目,1998年正式开设本科,2020年随电气工程学院独立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四川省创新团队,近三年毕业生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在高原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学科定位与历史传承
专业以民族地区电力工程与智能电网技术为双核心方向,构建"本-硕"贯通培养体系。作为西部地区首个开设藏区定向班的电气专业,拥有电气工程、储能技术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依托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开发出高原变电站绝缘防护技术等创新成果。专业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西藏水电人才培养计划,蒋长元教授团队完成的高海拔地区输变电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四维能力培养"课程架构:
- 基础理论层:
- 电路分析(64课时)构建电气系统认知
- 电机学(48课时)掌握电磁转换原理
- 技术核心层:
- 《电力系统分析》解析电网运行规律
- 《高电压技术》训练绝缘防护设计能力
- 智能控制层:
- 《电力电子技术》开发电能转换装置
- 《PLC控制技术》实现工业自动化
- 特色实践层:
- 参与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 在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完成变电站运维实训。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 教授占比14%,博士化率46.8%
- 国家民委教学名师领衔的省级教学团队
- 建设电气工程实验室和高原电力仿真平台
- 近三年发表SCI/EI论文百余篇,其中极端环境电气设备研究成果被IEEE Transactions收录。团队研发的藏区微电网优化模型在甘孜州20余个乡镇推广应用。
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形成"三级进阶"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200课时完成继电保护调试
- 专项实训:在大唐集团开展风电并网项目
- 综合创新:参与川藏铁路供电系统设计。与华为、格力等企业共建15个实践基地,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2024届毕业生在四川电网录用人数较上年增长50%。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构建多元化就业网络:
- 电网企业:45%任职变电运维工程师
- 装备制造:30%进入东方电气等企业
- 科研院所:15%服务中国电科院等机构
- 学术深造:10%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高原电力系统适应能力评价优秀率89%,国家电网西藏公司设立定向培养计划。
该专业通过"民族需求+智能转型"双轮驱动,在高原电力系统与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建议增设《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深化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输送兼具工程技术与民族情怀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新设电气工程专硕点,初试科目电路分析将成为专业发展新增长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