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泉州师范学院依托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缘优势和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全省首位的产业资源,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学科。该专业在2024年校友会排名中位列应用型专业全国第1位,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学科建设、实践平台、产教融合等多个维度,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
在学科建设与专业排名领域,该专业已构建起立体化的优势体系。根据2024-2025年最新数据,该专业同时获得6星级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认证,在全国1308所本科院校中稳居应用型专业榜首。这种优势源于学校对地理学科的持续投入,如2023年专门成立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整合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资源。师资队伍中博士占比45%,拥有闽江学者、桐江学者等高端人才,承担过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凸显出三大特色:
- 多学科交叉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包含国土空间规划原理、GIS空间分析技术、乡村振兴规划实务等模块,并开设旅游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特色方向课
- 三级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实验室(GIS实验室、规划绘图模型室)、野外实习基地(陇东黄土高原至秦岭山地综合实习带)、城市认知基地(北京、上海等地)构建递进式培养
- 项目驱动式教学,依托承担的200余项地方服务项目,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掌握ArcGIS制图、AutoCAD规划方案设计等实操技能
在产教融合与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与泉州水务集团、高科环保集团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投入超过4200万元建设大气环境超级监测站等实践平台。这种深度合作带来显著成效:学生团队曾获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特等奖,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城乡规划研究院(占比32%)、自然资源管理部门(25%)以及文旅企业的规划岗位。特别在乡村振兴规划领域,近三年毕业生参与完成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达47项,体现出强劲的专业适配性。
对于考生关注的招生选拔机制,该专业实施文理兼收、选考科目灵活的政策。2023年招生数据显示,历史类考生需选考地理科目,物理类则设置23个普通计划+8个泉州定向计划。这种设计既保障了生源的地理学科基础,又响应了地方人才培养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其师范基因在课程中仍有传承,地理教学论等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拓展了教育行业就业通道。
面对新时代城乡发展的新需求,该专业正在深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城乡规划与生态修复现代产业学院,引入遥感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培养方案中新增了智慧城市系统设计模块。这种变革使得毕业生在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城市三维建模等新兴领域具备竞争优势,近三年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7%,向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大量深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