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导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自2001年创办以来,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土木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综合优势,构建了涵盖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完整教学体系,培养出大批具备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其发展历程既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深度,也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广度。
在学科体系构建方面,该专业形成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注重将化学分析、微生物技术与工程力学等基础学科深度融合。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和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学生可接触液相色谱仪、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完成从污染监测到治理方案设计的全流程训练。这种“工科教育”与“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环保工程设计、环境政策制定等多元化岗位需求。
科研创新能力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生态文明研究院,近五年承担了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国家重大水专项,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教师团队在固体废物资源化、水体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例如开发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这些成果不仅推动学科前沿发展,更为安徽省巢湖治理、淮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学生培养方面,该专业实施“以赛促学”策略,通过承办安徽省大学生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实践潜能。近三年本科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斩获国家级奖项,2023年考研录取率达41.7%,创学校历史纪录。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广泛分布于环保企业、设计院、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其中30%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深造,70%就职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成为环保领域的技术骨干。
面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该专业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和“通源环境杯”答辩评审,引入企业专家全程指导,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未来,专业将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