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陕西省首批获批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安邮电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集成电路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主干学科,聚焦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核心领域,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专业已形成覆盖半导体材料研发-器件设计-工艺开发的全产业链教学闭环。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四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支撑的模块化教学:
- 基础理论层:包含电路分析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固体物理等核心课程,强化数理基础;
- 专业核心层:设置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与测试等课程,融合半导体工业标准流程;
- 技术应用层:通过Verilog HDL的FPGA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实践课程,掌握EDA工具链;
- 前沿拓展层:开设全英文MOOC课程及量子力学等交叉学科选修课,保持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专业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形成"产线认知-虚拟仿真-工艺实训"递进式培养路径。通过引入北京航天九院772所微波器件前端工艺生产线和陕西广创源SMT表贴生产线,学生可完成从晶圆制备到封装测试的完整工艺流程实践。近年学生参与发表SCI论文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工程认证要求的12项毕业要求达标率超过90%。
职业发展通道呈现多元化特征:
- 深造方向:近三年考研率提升至26.2%,主要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
- 就业领域:毕业生在华为、三星等企业从事半导体器件制备、集成电路设计验证等技术岗位比例达65%;
- 国际认证: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毕业生可在《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
专业特色优势体现在双师型师资结构和虚实融合教学法的创新应用。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2个科技创新团队,教师中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比例超过40%。采用虚拟教研室开展混合式教学,将TCAD工艺仿真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突破传统微电子教学的空间限制。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5年内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比例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