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法学专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逐步发展为该校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本科与专科并行的培养体系,并与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该专业以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结合,在江西省法学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其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及学科建设等多个维度,尤其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上表现突出。
在课程体系方面,本科法学专业开设了覆盖法学核心领域的18门主干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总论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模拟法庭实训、律师实务与公证制度等实践类课程。专科法律事务专业则聚焦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与企业法务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设计实现了“理论—实务”双轨并行的培养路径,既夯实学生的法学理论基础,又通过全真案例教学提升法律适用能力。
师资力量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90%以上教师具有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实务背景。团队包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以及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这种“学术+实务”双师结构使课堂教学能够融合最新司法实践,例如由律师教师主导的模拟法庭对抗赛、法律文书写作指导等教学活动,有效衔接了法学教育与职业需求。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校内基地+校外合作”的双重平台。校内建有法律咨询中心、模拟法庭、法律协会,定期开展法庭辩论赛、法律素养大讲堂等活动;校外与南昌市经开区法院、北京大成(南昌)律师事务所等20余家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实施“法律人面对面”判例研读、律所轮岗实习等深度合作项目。这种实践网络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完成20周以上的实务训练,显著提升了司法考试通过率,近年考研录取院校包括中央民族大学、苏州大学等重点高校。
学科建设成果方面,该专业已建成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5项科研奖励。特别在环境资源法、劳动法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依托城市化与法律治理研究所等平台,带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80余篇。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培养了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和学术研发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及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部分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尽管作为民办院校在传统法律职业市场竞争中存在挑战,但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提升(具体数据未公开)和校企定向培养,近年就业质量稳步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其专科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生在中小企业法务岗位具有较强适应性,就业方向涵盖公证助理、公司文员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