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国家电力工业发展需求,依托东南大学学科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为三大方向,构建了“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其考研率连续超过20%,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稳居同类院校前列,成为考生关注的热门选择。
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
专业通过细分领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侧重发电厂运行与设备维护,继电保护方向聚焦二次系统研发与运维,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方向则服务于“新基建”战略下的配网自动化与输配电工程。三大方向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衔接”,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智能电网方向要求掌握输配电工程设计、施工与调试全流程技术,契合国家能源转型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核心课程设置体现“宽基础、强实践”特点:
- 电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构成学科基础
- 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原理深化专业能力
- 智能电网概论、工业大数据等课程融入前沿技术
教学采用“双元协同育人”模式,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实践环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所有方向共享考研无障碍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专业分流后仍能保持知识贯通性。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奖238人次,印证了教学成果。
产教融合与就业保障
专业与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省送变电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实习-实训-就业-定向培养”一体化平台。其独创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学生→实习生→准员工→员工→创业者)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就业比例超60%,部分优秀学生入职一年内即参与特高压输电项目调试,职业发展通道明确。
升学优势与学术支撑
依托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优势,专业构建了“本-硕”衔接培养机制。近三年考研录取院校中,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电力强校占比超45%。备考阶段设置电力系统暂态分析、高电压技术等强化课程,并邀请校本部教授开展专题讲座。2024届毕业生袁骅以专业第四的成绩考入东南大学电力工程专业,其参赛经历(省级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成为复试重要加分项。
差异化竞争优势
相较于同类院校,该专业凸显三大优势:
- 校企合作深度:与20余家电力企业签订产学研协议,共建西门子工业软件实训基地
- 证书衔接体系:将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毕业生可同步考取高压电工证等职业资格
- 创新培养机制: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项目实践),近三年企业留用率达82%
这些特色使专业在2024年江苏省理科二批次录取中,最低投档线超省控线38分,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对于立志投身电力行业的学生而言,该专业提供了从知识储备到职业发展的系统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