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首个职业本科试点高校,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工艺美术专业以非遗技艺活化为核心,构建了"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世界木雕之都"东阳的地域优势,形成了"技艺传承、设计赋能、文化浸润"的特色育人路径,通过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平台,实现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双元育人"模式是该专业的核心架构。一方面,通过"大师引领+校企协同"的教学机制,聘请陆光正、冯文土等1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担任专兼职教师,形成"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构建"人文艺术+工艺技术+素质拓展"三大课程群,将传统木雕技法拆解为木雕工艺、家具造型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模块化课程,实践教学占比达58%。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东阳木雕千年历史文脉的同时,具备数字化设计与现代工艺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凸显"五引领"教学创新特色:
- 师承体系:国家级大师直接参与《东阳木雕制作工艺》等6本校本教材编写
- 匠作实践:工作坊与教室二合一的"做中学"模式,完成从设计图纸到成品雕刻全流程
- 赛展驱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包揽前三名
- 创意转化:设置旅游品设计、古建装饰设计等交叉课程
- 榜样育人:建立工匠精神案例库,毕业生中已涌现8位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
专业建设依托"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平台,形成立体化资源网络。校内建有3500平方米木雕技艺传承实训基地,配备8个专项实训室和数控雕刻实验室;校外与木雕小镇共建陆光正创作室等10个实践基地,实施"学院制+师徒制"双轨培养。这种产教融合机制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多数进入明堂红木等龙头企业或自主创办工作室。
在国际化培养维度,专业开创"一带一路"工艺传承新范式。通过雕刻艺术设计国际班培养刚果(布)等国家的23名"洋学徒",构建跨文化创新语境下的木雕技艺传播体系。留学生在掌握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将非洲艺术元素融入作品创作,推动东阳木雕从"地域性非遗"向"世界性文化符号"转型。这种文化互鉴模式被教育部列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专业率先将3D建模、数控雕刻等现代技术引入教学,开发《中国木雕艺术》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通过"传统技法数字化、设计流程标准化、作品评价市场化"的三维改革,使千年手工艺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学生作品既保留手工雕刻的"刀味木趣",又具备现代产品设计的用户思维,在G20峰会等国际场合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