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立足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紧密对接建筑产业现代化需求,融合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覆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到运维的全链条知识体系。随着"中国建造2035"战略推进,专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着力解决传统建筑行业在智能化升级中的人才缺口问题,为学生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立体化成长平台。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凸显"智能+"特色,设置智能建造概论、BIM建模技术、智能测量技术等核心课程,形成三大知识模块:
- 数字化设计模块:包含建筑构造与识图、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等传统基础课程
- 智能施工模块:涵盖装配式建筑施工、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等前沿技术课程
- 信息化管理模块:涉及智慧工地管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特别设置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编程技术处理工程数据的核心能力,构建起传统建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课程生态。
在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构建"三层次"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工程CAD、BIM5D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完成建模与方案设计
- 综合项目实训:依托校企共建的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开展智慧工地模拟实践
- 岗位实习:在建筑施工企业参与智能机械与机器人操作、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等真实项目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检测与监测等关键技术,实现从课堂到工地的无缝衔接。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胜任BIM工程师、智能施工技术员等新兴岗位,覆盖建筑施工、工程咨询、装配式构件生产等多个领域。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双向延伸特征:
- 纵向发展:通过考取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晋升管理岗位
- 横向拓展:向智慧城市运维、建筑机器人应用等新兴领域延伸数据显示,专业毕业生在智慧工地管理、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等岗位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印证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该专业师资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0%,组建了由企业技术骨干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平台等教学资源,构建起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教学场景,为培养适应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